找到相关内容340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五位百法——佛法中对世间万有诸法的分类

     │     ├ 善 ─信、精进、惭、愧、无贪、无嗔、无痴  │     │     、轻安、不放逸、行舍、不害。  ├─心 所┼烦 恼 ─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恶见。  │     ├烦恼─忿...五、善心所十一、中烦恼二、大烦恼八,及贪、嗔、痴。  与第六识心王相应的有五十一个心所:遍行心所五、别境心所五、善心所十一、根本烦恼六、烦恼二十、不定心所四。  与第七识心王相应的有十八个心所: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4447521.html
  • 五位百法

        、轻安、不放逸、行舍、不害。        ├─心 所┼烦 恼 ─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恶见。        │     ├烦恼─忿、恨、恼、覆、诳、谄、憍、害、嫉        │...作用时,是一个心王与同一种类的心所起作用,并非同时有两个以上的心王或心所。  五位百法中与前五识心王相应的有三十四个心所:遍行心所五、别境心所五、善心所十一、中烦恼二、大烦恼八,及贪、瞋、痴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447988.html
  • 分析“八识心王”的实际功用

    分别是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恶见。  五、烦恼心所:又分为小烦恼,中烦恼,大烦恼三种。小烦恼分别是忿、恨、覆、恼、嫉、悭、诳、谄、害、乔。中烦恼分别是无惭、无愧。大烦恼分别是昏沉、掉举、不信、懈怠、放逸、失念、散乱、不正知。  六、不定心所:分别是悔、眠、寻、伺。  由以上六位心所看来,善心所只有十一个,而烦恼烦恼却有二十六,这也就难怪人们的善习少而恶习多,或者说是世人的善行少而恶行...

    释宏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82854151.html
  • 佛法对世间万有诸法的分类

    百法中与前五识心王相应的有三十四个心所:遍行心所(五种)、别境心所(五种)、善心所(十一种)、中烦恼(二种)、大烦恼(八种),及贪、瞋、痴。    与第六识心王相应的有五十一个心所:遍行心所(五种)、别境心所(五种)、善心所(十一种)、根本烦恼(六种)、烦恼(二十种)、不定心所(四种)。    与第七识心王相应的有十八个心所:大烦恼(八种)、遍行心所(五种)、别境心所中的慧...

    佚名

    |百法|心法|心所有法|色法|心不相应法|无为法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1/0921527350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三)

    ,并期能于佛智深生信解,为得佛智而发心。  4.见恶增上:由见众生为五浊所逼,导引令他学,故发心。  四者、或有一类,虽不睹见正法欲灭,而于末劫、末世、末时,见诸浊恶众生身心,十烦恼18之所恼乱:...、末世、末时,唯见诸浊恶众生身心等,被十重烦恼、贪、恚、痴等之所恼乱;即:多愚痴、多无惭无愧、多诸悭吝嫉妒、多诸愁忧苦恼、多诸秽污粗重、多诸烦恼、多诸恶行、多诸放逸、多诸懈怠懒惰、多诸不信。看见上述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068455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第八讲

    ,悭吝也只是自己想错了、串习错了而养成的心,只要肯反过来改、肯跟习气作斗争,就一定能转成慷慨施舍的善心。   此十各别起故,名为小烦恼。   以上这十种烦恼是各别而起的缘故,称为“小烦恼”。   前面忿等十种烦恼纯粹是恶性,独自生起,范围很小,所以叫小烦恼;无惭、无愧二种随烦恼通于一切恶性,范围比较宽泛,所以叫中烦恼;掉举等八种心所通于不善、无记,遍于一切染心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43213325744.html
  • 智谕法师:念佛贵在调心

    不要让它起烦恼,显现其他杂乱境界。心起烦恼,赶紧念佛。破烦恼,应先从破我执下手。能放下,就一切烦恼都被击破了。所以发觉有我执心,就应赶紧放下,立即念佛。   怎么是烦恼转呢?譬如见美色,起贪心;遇逆境,起嗔心;于世情,起痴心。如此等等,都是烦恼转。烦恼转,便起业障魔障。心碍境,便起业障,境碍心,便生魔障。业障魔障都是心所造作,所以念佛贵在调心。   你要是不知怎样调心,只要回家后,吃也...

    智谕法师

    念佛|智谕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1417541832.html
  • 烦恼与解脱

    );大不善地法(无惭、无愧);小烦恼地法(忿、覆、悭、嫉、恼、害、恨、谄、诳,憍);及不定地法(贪、嗔、慢、疑、寻、伺、恶作、睡眠)。现在根据唯识宗说:有根本烦恼,以及烦恼等种类不同:   (一)...现在录出大小乘各一偈于后,便可知道大乘和小乘的分野。   小乘:疑及五见,唯分别起;四通俱生,及分别起。   大乘 疑后三见,唯分别起;六通俱生,及分别起。   (二)烦恼   甚么是烦恼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0359545.html
  • 八识规矩颂释(別本)

    。四烦恼二十六,此分四类,谓根本烦恼六: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恶见;大烦恼八:掉举、昏沉、不信、懈怠、放逸、失念、散乱、不正知;中烦恼二:无惭、无愧;小烦恼十:忿、恨、覆、恼、嫉、悭、诳、谄、害、憍。此诸烦恼是染污法,性不寂静,自恼恼他,故名烦恼。为烦恼根本,名根本烦恼根本烦恼起彼分位差别等流性故,名烦恼。遍于染心,名为大烦恼,以染心通有覆无记,不作善业故。遍不善心,名中烦恼,诸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0863819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论(2)

    烦恼无恶见、失念、散乱、不正知。共缺二十五法。三、摄属名义不同,心所法中瑜伽的遍行别境,有部称遍大地法。瑜伽善心所,有部称大善地法。瑜伽的根本烦恼、大烦恼,有部通称为大烦恼地法。中烦恼有部称大不善...;六根本烦恼;二十烦恼烦恼中又分大八,中二,小烦恼十;四不定。  1、五遍行  诸识起时,无论何界何地,善染无记,皆俱有彼,名为遍行,即是触、作意、受、想、思五种心所。《成唯识论》云:“触……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464812.html